• pc端幻灯1
  • pc首页幻灯3
  • pc首页幻灯2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0896-98589990
博猫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博猫资讯

为什么新加坡没有出现像香港一样的高房价?

发布时间:2023-07-29 21:14:43
分享到: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680760220486451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方针:

走共产党的路,让共产党无路可走

编辑:因为我是外国人,没有帐号实名制认证,所以最近不能使用提问、回答、评论、点赞等功能,只能编辑以前的回答。很多私信我的朋友们,我也没办法回复你们,抱歉

所以私信我要问我问题的朋友们,可以直接在这里问。 如果问题相关,我又能回答,我会尽量在这里编辑回答。


新加坡 2019年 国防开支为 155亿新元(约775亿人民币,114亿美元),约是政府总开支的20%。新加坡2019年国防开支在东南亚最高,比印度尼西亚(76亿美元)、泰国(71亿美元)高,也是越南国防开支(51亿美元)的两倍。有人好奇相比不用维持军队的香港, 新加坡是怎么不搞土地财政却又能保持低税收的呢?

其实新加坡财政政策也是比较独特的。

  • 首先宪法规定售卖土地的收入直接进国库,政府不能花,所以政府税收的利益没和房地产绑在一块。
  • 其次,新加坡把累计的财政盈余透过 GIC公司在海外投资。每年国库投资回报的一半能拿出来花,目前这是新加坡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收入高过于个人所得税,也比消费税多。

详细解说我在知乎另有回答。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回答的第二段。

为什么我感觉新加坡相当一部分老人晚年很凄惨?

原答:

你们好,我是新加坡人,让我为大家解说一下新加坡房屋政策吧。

首先,我们是一个城邦小国。不止对比香港,新加坡房屋政策在世界上是比较独特的。

新加坡有一系列政策确保国人居者有其屋,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组屋HDB(公屋)政策,约八成新加坡人都居住在组屋,比例世界最高。

1)把组屋销售市场与私人住宅市场分开。组屋市场只限新加坡居民(公民+PR)购买,一对夫妻只能拥有一套组屋。私人住宅外国人也可以买,而且不限购。 也就是说,你要投资就去买私人住宅,组屋留给只想找个地方住的人。组屋市场价格普遍是私人屋价格的1/3,私人屋价格差不多北上广深贵吧。

别小看分开市场的重要性,资本家的资金可以说是几乎无上限的。比如市场20套房子给20家普通家庭购买,价钱就在那里,不会偏到哪里去。但如果你加一个马云进去他就可以把市场全部20套房子买下来,每个月租给你或以更高价慢慢卖出去,毕竟筹码在他手上。

2)不管是新手或二手组屋,有一系列的补贴帮助国人负担得起。赚的越少,津贴的越多。住靠近父母的也有津贴。

3) 政府卖的新手组屋比市场上的组屋便宜差不多20-30%,加上补贴可以比市场便宜50%, 但只限符合条件的新加坡公民购买。因为买新手组屋是'净赚的',所以组屋政策一直以来是新加坡政府分配经济蛋糕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总的来说,一对新夫妇刚踏入社会买的新手组屋的净价格约是私人屋的1/5,绝对是负担得起的。当然,私人屋设施比较完善,有游泳池,保安,健身房等设施。

新加坡政府曾说过要确保每个有工作的家庭买得起房子,包括收入只有一千新元的家庭。当时很多人第一个感觉就是他们在忽悠,哈哈。但让我解释吧。

在新加坡,一个月入$1,000的家庭购买新组屋能拿到最高$80,000的补助津贴,购买转手组屋则是$160,000 的津贴。

编辑:刚好今天9月11日,政府宣布政策,补助津贴进一步提高,扩大涵盖更多群体。

左边,家庭月收入与津贴挂钩

一个在非成熟区二房式新手组屋(36或45平方米)平均价格约是10万新元,扣掉8万新元的补贴后,一个月入1千元的家庭只需付2万新元。组屋贷款利息每年是固定2.6%。

那么每月房贷是:

  • 15年贷款=$135
  • 20年贷款=$107
  • 25年贷款=$91

一个月入$1,000的打工仔,每个月都会自动存$217进公积金普通户头。

也就是说他每个月现金支出=$0.

新加坡2018年个家庭月收入中位数是$9,293(差不多46,000元),平均是 $12,137 (差不多6万元)。

新加坡家庭月收入平均(左)数为$12,137,中位数(右)为$9,293

2018年新加坡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月收入约$2,000(差不多1万元)。 可见,在新加坡只要有工作,月入$1,000是并不困难的。而即使家庭月入只有$1,000也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窝。

两房式组屋也有灵活屋契卖给退休人士,让他们大屋换小屋。

根据二房式灵活计划,年满55岁、家庭月入低于一万元的新加坡公民可选购屋契较短的二房式新组屋,灵活屋契分成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40年和45年七种选项,年长买家可选择最符合本身需求的屋契,但须确保这个单位能让屋主住到至少95岁。

2019年11月:

这样的价格在其他国家首都的例子不多,因为其他国家人民有搬去乡下或其他城市的选择,我们没有。所以一开始我会强调我们是一个城邦小国,新加坡房屋政策也是因为环境迫使的。

  • 两房式组屋:36/45 平方米,1房1厅,1间浴室
  • 三房式:60-65 平方米,2房1厅,2间浴室
  • 四房式:90 平方米,3房1厅,2间浴室
  • 五房式:110 平方米,3房2厅,2间浴室
  • 三代同堂(3Gen):115 平方米,4房2厅(两个主人房),3间浴室。顾名思义,以满足有不同年龄成员的家庭,希望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愿望。
  • 执行共管公寓(Executive):130平方米,3房2厅,2间浴室。一种介于组屋与公寓之间的物业品种,比较豪华,具有几乎相同的设施以及私人公寓常见的设施,例如,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和24小时的保安。

新加坡政府独立至今视组屋为分配经济蛋糕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国家透过津贴和廉价出售,让几乎每个家庭拥有一份属于自己有价值的资产。也因为是自己的资产且有价值大家都用心呵护,是社会一个重要的稳定器。

其实土地大小与房价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与市场如何的运作。澳洲土地大人口少,悉尼墨尔本房价也不便宜。

香港山虽多,但新加坡也得腾出不少地安置国家级建设啊。例如说海陆空军,新加坡就有8个机场跑道(3个民用,5个军用),2个海军基地。目前香港有6个高尔夫球场,新加坡有17个。制造业占香港GDP1%,新加坡则是22%。

所以香港房价高也不真的是因为土地少,主要因素是离不开政府政策与市场投资/投机行为。但哪个特首敢出来说把房价砍半?是你你会吗?不是因为窝囊,而是真的会有几万个家庭因为负债受影响,整个金融体系也会被骨牌效应受到严重打击。处境的确进退两难,社会已被高昂房价绑架了。

我觉得拿新加坡与北上广深做比较也不公平。北上广深是城市,如果房价如此之低又那么多的补贴,中国岂不是一半人口跑去一线城市,买一个‘净赚’的资产,分一口福利?新加坡毕竟是个国家,人口流入与政策调控最终由新加坡人民决定,因地制宜。新加坡能是新加坡人的新加坡,但北京不能只是北京人的北京,国家级的政策也就不能只考虑到北京而制定。


新加坡住房拥有率90%,社会20%最低收入群体平均拥有20万新元的净资产。这就是建国总理李光耀引以为傲的政策,让新加坡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少数‘拥有属于自己财产的民主社会’(Property-owning democracy)。

A property-owning democracy is a social system where by state institutions enable a fair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ve property across the populace generally, rather than allowing monopolies to form and dominate. This intends to ensure a fairer societal participation and more equal political influence among citizens.

这概念有点偏社会民主主义,可以说是‘新加坡特色民主社会主义’吧,哈哈。

李光耀曾经写道:

1965年独立后,我对新加坡的选民几乎都住在市区中心感到不安。我注意到各国首都的选民总是倾向于投票反对政府,因此决心让新加坡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否则政治就不会稳定。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是让那些儿子必须履行国民服役义务的父母,觉得新加坡有他们的份,值得他们的孩子去捍卫。如果国民服役人员的家庭没有自己的住房的话,那么,他们迟早会得出结论:他们所捍卫的是有钱人的财产。”

"50 和 60 年代发生暴乱时,路人也会参加,向汽车挡风玻璃扔石头,把汽车 掀翻,放火烧毁。到 60 年代中期,当人们拥有住房和其他资产后,发生暴乱时他们 的反应大不相同。年轻人把停放在路旁的速克达抬上组屋的楼梯。这种情况加强了我的决心,我要让新加坡每个家庭都有真正的资产让他们去保护,尤其是他们自己的住房。"

当我发现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住房和租赁单位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时,就深信一个人的产权感是与生俱来的。我早就想,如何建立每个公民跟国家前途之间的利害关系。我要建设一个居者有其屋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屋主为能买住房而感到自豪,而政府津贴的廉价租赁组屋则被严重滥用,维修也差。这使我深信,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国家将更加稳定。”

我们政府的政策,就是要让每一个新加坡人都能在自觉的国家拥有他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要让每一个新加坡人都拥有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国家的主人并永远都对国家有一种责任感.......他们最好的切身利益莫过于在这里拥有一套政府组屋或一套私人住房。”

最后送大家处于杜甫,挂在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一幅字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http://www.yan.sg/gaibianlelingshiya/

有人提到复试组屋,这是新加坡早期建的,数量不多,非常罕见。如果愿意砸钱装修后完全不亚于私人屋。但现在新加坡已经不建这类复试组屋了,取而代之的是 Executive 执行共管公寓。

10 "Landed Homes" That Are Actually HDBsqanvast.com/sg/articles
现在很多新组屋区都会在停车场上建设空中花园。除了美化环境,空中花园也有降温的功能。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environment/more-rooftop-gardens-urban-farms-planned
大部分组屋区都有邻里中心, 为居民提供方便。这是新镇的邻里中心之一。
新加坡房产财富分配接近皮凯蒂理想社会的财富分配

未来新镇组屋设计与构想:

登加新镇田园农道将保留2000平方公尺空间作为社区花园,居民日后不仅能亲手种植花果蔬菜,还能在住宅区内举办农夫市集。社区花园也将栽种人心果、番石榴、水蓊、龙眼、酸柑和石榴等果树,居民可借此打开话闸子,大人小孩也能在这个户外教室中学习到自然科学知识。
人在地上走,汽车巴士穿行地下。未来的登加新镇将设有本地首个“无车”市镇中心,并以脚踏车专用道鼓励人们减少用车,打造亲近自然的绿色居住环境。

1960年新加坡发生了住房危机,许多人生活在不卫生的贫民窟和拥挤的寮屋区,只有9%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公寓。

1960年新加坡建屋局成立后,发布了居者有其屋计划。这一计划实施之后,新加坡人的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到2013年时,已经有超过83%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

  根据官方资料,建屋局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了100多万个单元的公共住房,而2015年新加坡总人口仅为553.5万人。

  新加坡的土地大多属于国有,但是国有土地并没有使得新加坡政府实施土地财政、高价卖地。相反,新加坡建屋局用国有土地统一建造组屋,用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永久居民。为此,新加坡政府要每年拨款给建屋局弥补亏空。据联合早报报道,2015财年(截至2016年3月底)新加坡建屋局净亏损为16.39亿新元,折合人民币超过70亿元。

在新加坡,政府最关注的并不是房价高不高,而是穷人们有没有房子住。对他们来说,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矛盾。在房产商们建造和销售高价房子的同时,政府也会从中得到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而这笔收入只能用来为普通百姓和穷人们服务——建造保障房和廉租房。当然,透明公开的财政制度和强大有力的问责制度,不允许任何一级政府把这笔钱挪为他用!

  对于保障房和廉租房,不用担心它会产生任何名不副实的本质变化,严格而透明公开的审核制度,让人没有丝毫空子可钻。

  政府首先会对申请保障房的名单通过电视和报纸发布出去,接受社会监督,对于任何一个有疑问的名字,他们都会进行再次审核,如果发现有富人冒充穷人申请保障房,那么这位申请者将会因“恶意侵占他人财产(未遂)”被起诉,付出的将是沉重的罚金。

  在这个审察机构里,没有任何一位成员或官员可以擅自做主,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位富人能用买通一位成员或官员的手段,来为自己谋取一套保障房。要收买就全部都收买,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即便真的有人瞒天过海躲过群众的眼睛,还买通了审察机构的所有成员和官员,为自己谋取到了一套保障房,别担心,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无论什么时候被揭发,强大的问责制度会立即启动,政府不仅会立即没收被这位富人占有的保障房,而且还会以“恶意侵占他人财产”的罪名将他起诉,关进监狱。

  那些被收买的审察成员或官员同样不能幸免,没收非法财产不说,法院还会以“渎职”、“贪污”、“破坏社会秩序”等多项罪名将他们从工作岗位上拉下来,扔进监狱。

  在保障房上,新加坡还有一个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原则,例如一位原先住在保障房里的穷人,某天他突然赚到了大钱(比方说中了数百万的彩票大奖),这瞒得过他的家人和朋友,却瞒不过健全周密的政府监控网络,政府会立刻撤销保障房给予他的“保障”,让他限期撤离,去购买属于富人的高价商品房,因为这时他显然已经不是穷人,然后这套保障房就用来保障另一位穷人。

  新加坡政府不但没有打压房价,反而还努力去保证富人们购买天价商品房的消费权利,甚至喜欢房价升高,因为只有房价升高,政府才能从地产商和富人那里收到更多的钱,用来为普通百姓和穷人们建造保障房和廉租房,从而实现真正的“居者有其屋”。

  正因如此,新加坡的房产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局面:房价越高,普通居民和穷人的住房越是有保障!既然如此,还要打压房价干什么呢?

一、 香港和新加坡的背景比较:

人口:香港740万 vs 新加坡 560万

面积:香港1,106平方公里 vs 新加坡 719平方公里

人均GDP:香港 4.6万美元 vs 新加坡 5.8万美元(2017年)

收入中位数:香港1.5~1.6万港元/月,新加坡:4000~4400新元/月(2.0~2.5万港元/月)

二、 香港和新加坡房地产格局比较

1、 存量套数

1)香港:一共约280万套房,平均每套住2.6人

2)新加坡,一共约130万套房,平均每套住4.3人(ps:新加坡的房子比香港大很多)

2、“公营”对“私营”比例

公营即由政府主持投资开发的住房(public housing);

私营即民间开发商开发的住房(private housing)。其中政府主持投资开发的住房还可以包括PPP类的,即和民间合作开发。

1)香港:

公营和私营,按套数和居住人口比大概为(四比六),即40%多的人住在政府盖的房子里,60%住在民营开发商的房子里。(确切比例大概为45:55)

2)新加坡:

公私营是八比二,80%的人口住在政府盖的房子里(组屋、HDB flats)。20%的人口住在民营开发住宅。按套数计算比例也差不多。

3、供给

1)香港:大数是,每年公营房屋两万套,供应相对稳定,私营房屋在一到两万套间波动,私营市场里发展商主要看市场,会挑好的时机入市,会控制供应,会捂盘惜售,维持房价在高位。

2)新加坡:2017/2018财年(12个月),仅政府开发的组屋部分,交钥匙新房即达2.69万套。考虑到新加坡人口小于香港,这是一个相当大的供应量。新加坡组屋都是按需(built-to-order)建设,完全和本地人口增长的趋势相符。供应出现了,政府就建设。并且能够保证占80%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中。

4、“公营”住房中的租赁 及自有产权比

1)香港:

124万套公营房屋里,大数是,80万套是租赁的(“公屋”),40万套是可买下产权的(“居屋”),2:1的概念。公屋和居屋是两种并列的、完全面向不同市场和功能的公营房屋。

从《房屋统计数字2019年》公布的建设计划看,未来居屋的占比还在下降,就是整个公营房屋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水平。即每年该两万套公营房屋,其中就几千套是“居屋”。

简单的说,香港整个公屋体系主要提供的是租赁住房,类似中国的廉租房、公租房。居住者不掌握产权。并且需要符合条件才能入住。

2)新加坡:

新加坡认为最关键不光要解决住的问题,而且是房屋自有产权(home ownership),因此是在贯彻居者有其屋理念的。新加坡的公营房屋(即组屋)在香港标准看,都属于“居屋类别”。看大数,80%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组屋里,其中90%的拥有产权,也就是七成的人通过公营房屋拥有自主产权。

新加坡的整个公屋体系基本提供的是自有产权房,类似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公用产权房等。这和香港有着本质性区别。

5、租赁房(廉租房)的政策及定位

1) 香港的“公屋”

公屋80万套左右,占香港120万公营房屋的三分之二,是香港最主要的公共住房。公屋都是蜗居,47%为30~40平方米,23%为20~30平方米,13%小于20平方米,其中只有17%大于40平方米。租金非常低,大概就2000港元,是市面上私营住宅租金的四分之一左右。

另外公屋中还有极小单位者,人均居住面积少于5.5平方米。

到2019年3月底,约有15万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11万“配额及计分制下非长者一人申请”。其中一般申请者平均等候时间似乎5.5年,与政府“三年上楼”的目标差距很大。

入住资格:公屋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有严格的收入及资产上限,超出即要求搬出。根据2019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最新公屋申请“入息”(即收入)及资产限额是,一人家庭的月收入不能超过1.18万港元,总资产不超过25.7万港元;两人家庭月收入不超过1.87万港元,总资产不超过34.8万港元。伴随家庭人口数量增加,相应限额也会累加。(注,入息为剔除5%公积金缴纳后的净得)。

姑且不论申请等候时间是5.5年,在香港,新人月薪一般在1万港元以上,大学生大概1.5万港元,社会中位数一般1.5~1.6万港元。年轻人如以自己的名义申请,收入水平就超了,无法满足公屋对的收入的限额。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群特别是年轻人而言,公屋门槛“太高”,产品又差,又没有产权,完全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难怪乎特区政府在说推出公屋时,很多市民认为这与自己毫无关系。与新加坡完全不同。香港人家里非常小,年轻人就业后在家里住得非常难受,非常不方便,摩擦也大。但申请公屋不符合条件,居屋抽不到签,私人住宅则买不起,为了搬出去就只能租赁私人住宅。私人住宅租金又非常昂贵,44%的的房屋租金超过2万港元,占到了香港平均家庭收入中位数(约2.8万港元)的70%。人们面临的选择是搬出去,缴纳高昂租金,把自己的薪水都贡献给业主供楼,或挤在父母家人的蜗居里。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