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在2024年的发展前景看起来是积极的。根据最新的分析和预测,全球光伏制造能力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1太瓦(TW),几乎翻倍增长。中国在推动这一扩张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同时也面临供应过剩的挑战。尽管如此,光伏行业仍然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全球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光伏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能源转型。
在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供需呈现旺盛趋势,增长势头强劲,这不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GW以上的目标,预计未来五年储能行业将实现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
此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正在编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3-2024年)》,预计将于2024年年初发布,继续助力中国未来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如产能过剩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但光伏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对可持续能源的全球需求,预示着2024年及以后的光伏行业将继续保持积极发展的态势。
2023年的光伏行业正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
一方面,在“双碳政策”和全球能源危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光伏全产业链迎来高速增长,成为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光伏发电正加速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在电网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量已达4369亿kWh,同比增长33%,光伏发电利用率更是高达98.3%,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随着光伏行业产能放量,市场供大于需,竞争日益激烈,推动产业链价格下行。尤其是今年光伏组件价格一跌再跌,甚至P、N组件已跌破1元/W关口。光伏企业利润空间正不断被压缩,价格战难以避免,解决当下生存危机成为大部分企业现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降本增效成为光伏企业制胜市场竞争关键之一,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及行业的必选项!
光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和实施方案,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研发水平、供应链管理能力、客户服务水平等多项关键能力,拓宽销售渠道,渗透更多使用场景,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01自动化生产促降本增效
当下传统制造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以硅片为例,更大更薄的硅片对控制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各个生产流程到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上,都需要对生产产线进行信息化升级。
由于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光伏企业可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等硬件自动化设备、以鼎捷ERP、MES为代表的软件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生产效率。
其中。企业通过鼎捷MES系统提高车间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率,降低人工生产成本。同时,通过鼎捷ERP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和生产管理协同,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降低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全面提升各个生产环节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从生产制造源头减少质量问题和退货率。
02创新研发破局“低价竞争”
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掌握先进的产品技术不失为光伏企业面临“低价竞争”的破局之道。对于光伏企业研发部门而言,随着市场对光伏产品定制化需求增加,但交货周期却在不断缩短,也面临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正快速增长、研制过程业务协同复杂交织,研发周期不断缩短的难点。
企业可通过引入以鼎捷PLM(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代表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让研发更高效。值得一提的是,鼎捷今年发布的新一代PLM系统,是业内首款融入AI技术的智能化PLM,采用正向设计的思维,以鼎捷雅典娜的数智驱动能力为智能化基础,且支持大规模定制的设计,可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研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实现持续研发创新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03产业融合拓宽销售渠道
总体来看,我国光伏产业已经从初期发展的建设爬坡阶段已经逐步过渡到现阶段的市场化发展。由此,光伏企业除了需要革新技术发展提升有效供给以适应市场需求,更要驱动市场渗透更多使用场景,向储能、风电、氢能、渔业、农业等多个领域寻求“跨界合作”机会,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销售渠道拓宽。
同时,企业可通过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为代表的数字化系统,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库,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实时管理客户信息,提升服务响应的快速处理速度,实现客户关怀和个性化服务,促进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提升。
企业介绍
上能电气(全称“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深耕电力电子电能变换和控制领域,整合世界500强光伏业务,为用户提供光伏并网逆变、储能双向变流、电能质量治理等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打造高效、安全、经济、绿色的电力能源。
2021年,上能电气选择联手鼎捷软件引入MES&仓库条码系统,着力搭建智能工厂,加强生产车间管理,实现车间现场透明化,进而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加强仓库物料精细化管理,实现客户产品质量过程与追溯的要求。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为上能电气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改善:
01
送货接收周期缩短3天
02
备料找料周期缩短1天
03
生产制造周期缩短2天
04
推动订单交付周期缩短6天
05
全流程追溯覆盖率达100%
06
质量异常相应时间缩短至<0.5天
07
人员技能管控能力、设备及工装维护保养能力、物料精细化管控能力皆提升至>80%
08
产品质量直通率由87%提升至92%
数字化转型为上能电气实现企业跨越式增长夯实了坚实基础。如今的上能电气正获得越来越多客户和光伏同行的充分认可,以雄厚实力荣获中国光伏“领跑者”卓越逆变器企业、中国分布式光伏“技术创新奖”、光伏产业技术领军企业等多项荣誉,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公信力跻身全球光伏发电行业方阵,业务遍及亚太、中东、南美、欧洲等市场,推动绿色能源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
光伏行业“洗牌”,机遇与挑战并存。鼎捷软件作为创新与专业的数字服务提供商,将以自身丰富经验和专业解决方案,助力更多光伏企业抓住“双碳”“出海”“产业融合”等各种时代契机,迎接变幻莫测的市场挑战,为更多国产光伏产业链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乘风破浪,走向全球!
点击下方链接
留言咨询
了解更多光伏方案详情
扫码领取更多干货资料? 结合 2023 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下行的现状,2024 年将形成以下三大发展路径,影响光伏行业长期发展:
1)技术引领,穿越周期。以往历次周期底部均伴随技术的大变革,技术进步可最终实现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第一性原理;
2)海外拓展正当时。在国内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一定会寻求多样的市场渠道 消解过剩产能,如果存在并购重组机会,也可加速实现全球化布局;
3)新能源配套系统和设备大发展。电力系统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分布式装机增速,导致需求下行,24 年有望加速完善,同时储能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也有望因此受益。
1、光伏产业链供需分析
1.1 政策端积极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端积极应对光伏产能快速扩张带来的周期性下跌。一方面阶段性收紧 IPO 和再融资节奏,控制光伏行业规模快速扩张,部分新玩家和现金不充足企业将直接受限,企业自身造血能力更为重要,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光伏产业产能合理布局。
此外,我国光伏产业对全球市场依存度较高,近年出口规模均大于国内装机组件规模,但美国对进口光伏产品的关税政策变动频繁,如反规避调查和UFLPA落地,此次中美对新能源发展合作共识的建立,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释放了积极信号。
1.2 供给:公司调降扩产速度,货币资金充足
公司限制扩张速度,供给端格局逐步优化。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3年一、二季度光伏行业有60家企业发起了季均超千亿的再融资,其中,45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融资1158亿元,11家公司发布可转债融资531亿元,3只新股上市融资46.59亿元;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数据,2023年上半年,硅料扩产规模达76万吨、硅片规模442GW、电池和组件达1100GW。上半年光伏企业融资、扩产如火如荼。
但伴随着硅料供给逐步过剩、TOPCon 电池超额利润的快速压缩、产业链盈利中枢下移、需求增速下滑、阶段性收紧 IPO 和再融资等因素陆续出现,资本市场开始降温,光伏行业自三季度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供给端改善趋势,例如:三季度光伏行业融资不足500亿元;截至Q3,从行业公告扩产项目的实际进度来看,2023年以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有项目达产进度显著慢于预期。预计2024年上半年行业整体扩产意愿将大幅下降。
1.3 需求:Q4 国内装机高增,出口金额和规模双降
2023 年前三季度国内组件招标规模同比提升显著。根据盖锡咨询数据,2023 年前三季度国内组件招标规模为 295.85GW,同比增长 90%;组件中标规模则为 463.50GW,同比增长 219.3%,其中 9 月国内组件招标规模为 56.2GW,环比增长 50.7%,组件中标规模为 39.1GW,环比下降 35.8%。
预计四季度组件需求有所下滑,N 组件采购比例过半。根据 SMM 数据,2023 年 9-10 月 N 型组件定标呈现爆发式增长,定标规模均超过 20GW,其中 10 月组件采购定标 22.91GW,N 型组件采购比例 53%。由于 TOPCon 技术具备先发优势,在部分央国企的招标集采中已经占据了 70%以上的绝对份额,表明 N 型电池取代 P 型电池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由于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预计四季度组件需求低于预期,将以消化库存为先,但 N 型组件仍将占据较高比例。
四季度集中式新增装机预计保持增长。2023 年 1-10 月我国新增光伏装机 142.6GW,同比增长 145%,其中 10 月新增装机 13.6GW,同比增长 142%,环比下降 14%,下降原因可能是假期影响。从装机结构看,23 年分布式装机超过 50%,集中式装机同比快速增长。其中,Q3 分布式装机为 26.2GW,占比 51.8%,集中式装机为 24.3GW,占比 48.2%。随着近期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下行,11-12 月集中式装机有望保持增长。
10 月光伏产品出口额和规模均下降。2023 年 1-10 月,我国累计实现光伏产品(硅棒、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额 437.66 亿美元,同比下降 2.6%,其中,10 月出口金额共计 30.94 亿美元,同比下降 24.7%,环比下降 19.2%,是近两年来的单月最低,主要原因是去年的高基数导致部分区域去库压力较大。
根据 InfoLink 数据显示,2023 年 1-10 月我国组件累积出口规模为 174.1 GW,同比增长 30.6%,其中,10 月组件出口规模为 16.5 GW,同比增加 39.8%,环比下降 16.7%。今年最后两个月,由于国外假期因素及库存压力原因,预计出口额和规模将双降。
上半年大量拉货导致欧洲市场四季度需求或下滑。2023 年 1-10 月我国组件出口金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荷兰、巴西、西班牙、印度、沙特,其中,沙特、比利时等国家出口量同比增长显著。目前欧洲市场是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最重要国家之一,1-10 月欧洲累积进口91.6GW 光伏组件,同比增长 22.6%,其中,10月中国出口欧洲光伏组件 6.2GW,同比下降 10%,环比下降 18%,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大量拉货导致库存堆积,预计传统淡季的四季度欧洲整体需求将出现明显下跌。
23 年全球和中国新增装机增速有望再创新高,预计 24-25 年增速大幅回落。今年1-10 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实现 142.56GW,同比增长 144.78%,其中 10 月光伏新增装机为 13.62GW,同比增长 141.49%。
由于 23 年前三季度硅料扩产,导致供需失衡,光伏产品价格中枢持续下滑,有望刺激四季度集中式装机规模大增,国内外全年光伏装机增速有望创新高,但由于产能过剩以及部分地区需求放缓等因素,24-25 年全球增速可能在 20%左右。整体来看,预计 2023-2025 年全球新增装机有望从 380GW 增至 547GW,年均复合增速达 12.91%,国内新增装机有望从 180GW 增至 304GW,年均复合增速达 19.09%。
2、2024 年光伏行业发展趋势
结合 2023 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下行的现状,我们认为 2024 年将形成以下三大发展路径,影响光伏行业长期发展:
1)技术引领,穿越周期。以往历次周期底部均伴随技术的大变革,技术进步可最终实现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第一性原理;2)海外拓展正当时。在国内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一定会寻求多样的市场渠道消解过剩产能,如果存在并购重组机会,也可加速实现全球化布局;3)新能源配套系统和设备大发展。电力系统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分布式装机增速,导致需求下行,24 年有望加速完善,同时储能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也有望因此受益。
2.1 N 型电池技术进步,24 年 TOPCon 市占率有望大幅提升
N 型电池效率已达 24.5%,将逐步成为主流技术。技术创新是光伏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手段,更高的转换效率可以提升产品溢价,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目前 P 型 PERC 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 23.1%,接近理论极限效率 24.5%,上升空间有限,市场对于由 N 型逐渐对 PERC 电池实现迭代成为未来主流电池技术路线已达成共识。
N 型 TOPCon 电池在组件端和系统端已经表现出经济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4.5%,已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根据光伏协会产业发展路线报告预测,2030 年 N 型电池转换效率或超过 25.5%,比 P 型电池高出 1 个百分点以上。
N/P 型价差仅为 0.1 元/W,促使 N 型电池更受市场青睐。根据 SMM 数据,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中标价格一路下滑,其中 N 型组件均价已经从年初的 1.7-1.8 元/W跌至 11 月的 1.058 元/W,7 月开始 N/P 型价差大幅缩减,根据 2023 年央国企中标情况来看,N/P 型价差维持在 0.1 元/W 左右,这使得企业对更加青睐度电成本更低的 N 型产品。
大部分龙头企业专注 N-TOPCon 技术路线。从 2023 年各大企业 N 型电池扩产规划来看,目前主要有 TOPCon、HJT 和 BC 三种技术路线。
其中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公司均专注于 TOPCon 路线,TOPCon 可以在 Perc 产线基础上升级,更节省成本;东方日升和润阳光能同时关注 HJT 技术,HJT 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5.9%;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则注重 BC 电池路线,BC 属于平台型技术,可以应用在其他技术之上。预计 24 年 TOPCon 电池技术仍将是各大企业的扩产首选。
TOPCon 产能快速扩张,加速产能出清。根据集邦新能源网数据,今年以来 N 型电池产能持续扩张,其中 TOPCon 扩产产能最多,预计 2023 年 TOPCon 电池片产能约为 441GW,到 2027 年有望实现 726GW,这一趋势将加速出清老旧产能,提升 TOPCon电池渗透率。
TOPCon 电池市占率持续提升。市占率方面,SMM 预计 2023 年光伏电池产能或将达到 1000GW 左右,其中 N 型电池市占率将突破 30%。同时,根据 CPIA 预测,到 2027年,TOPCon 电池将成为最主流电池技术,PERC 生产线面临改造淘汰,整体出于经济性考量,未来将是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局面。
2.2 海外市场开拓正当时,产业集中度提升
全球光伏装机市场空间巨大,且紧迫性较强。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23 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1.5℃》显示,在 1.5℃情况下,从 2020 年到2050 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 16%提升至 77%。机构表明,如果要实现 1.5℃的目标,要在 2030 年达成 2022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三倍,意味着 8 年间要实现年均新增装机 975GW,挑战较大。
同时,机构还将原 2050 年光伏装机量的预测大幅调升 30%至 18200GW,这需要平均每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接近 600GW,才有可能实现。目前,全球各国对光伏装机积极性较高,且近年实际装机量屡超预期,虽然光伏装机受产业链各环节阶段性供需不平衡影响较大,但光伏市场空间巨大,随着落后产能逐步出清,供需新平衡的到来,光伏有望迎来高增长。同时,此次报告的发布,明确了维护 1.5℃目标的紧迫性加剧,各国有望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加速光伏装机建设。
各国贸易壁垒和补贴条件频出,海外产能崛起。目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高度集中于中国,硅料、硅片、电池的集中度均高于 90%,组件集中度高于 80%。但由于近年各国能源安全意识加强,于是开始对光伏产品产地做出限制,贸易壁垒形式多样,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竞争加剧。同时,各国陆续发布补贴政策,推动本国光伏扩产计划。根据 InfoLink 统计,预计 2024 年海外组件产能或为 270 GW,同比增长 78%左右。
2024 年产业出清将使行业集中度提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21-2022 年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 CR5 集中度较高,且大部分格局比较稳定。从CR5 集中度来看,多晶硅环节 CR5 集中度最高,在 87%左右,电池片和组件环节集中度均在 60%上下,只有硅片环节出现 12%的降幅,主要原因是双良、高景、通合等新进厂商投入较多,产业一体化持续推进;
从 TOP5 年平均产量来看,硅料平均产量 14 万吨左右,硅片平均产量约 41GW,电池片和组件平均产量均为 35GW 左右;从企业数量来看,硅料环节万吨以上的企业为 10 家,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年产量达 5GW 以上的企业基本在 10-20 家之间。2024 年,随着行业扩产放缓以及部分老旧产能出清,并购重组或将增加,产业链各环节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外市场开拓有望成为 24 年光伏行业主旋律。伴随国内光伏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能过剩引发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行业面临周期调整。为了加速消化过剩产能,更多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已成为穿越周期的必然选择。
近年,“出海”在形式和市场选择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形式上逐步从出口产品发展为重资产海外建厂,全球化战略目标日渐清晰;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建厂地点主要聚集在美国和东南亚地区,中东成为新兴光伏市场,欧洲仍是我国最大的光伏出口国。
现阶段,企业“出海”行动机遇与危机并存,如在美国建厂有扶持补贴政策,可以有效破解贸易壁垒;东南亚建厂具备成本优势且可享受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欧洲自身发电成本较高,光伏需求快速增长,产品收益空间巨大;中东地区日照充足,且面临紧迫的减碳压力,中国企业在中东建厂可以享受“一带一路”政策优势,目前已成为我国光伏企业的重要新兴市场。
但与此同时,光伏企业也面对较多的考验,如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高额的建厂成本和人工成本等。总体来看,在国内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24 年预计光伏企业将抓住海外布局机会,积极开拓更多新兴市场。
2.3 新能源配套电力系统建设滞后,影响分布式装机增长
新能源和电力系统建设周期不匹配,影响 24 年分布式装机增长。2023 年光伏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光伏组件价格在 1 元/W 附近徘徊,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性提升,刺激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装机需求。但由于近两年分布式装机快速发展,但新能源配套电力系统建设滞后,各地分布式光伏陆续出现接网困难的情况,直接影响 24年分布式装机增量,例如:2023 年 10 月 31 日,广东能源局发布接网消纳困难情况,其省内 11 县已无分布式接入空间,13 县空间低于 50MW。
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而电力系统改造建设周期较长,同时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不高,因此需要提前开展电力系统改造和升级,同时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充分利用现有灵活性电源。面对目前的情况,预计部分省市一方面暂缓分布式接入,一方面加强储能配套措施。预计 24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速将受电网滞后影响,储能细分领域有望受益,待电网改造匹配后,分布式电站有望迎来高增长。
来源:国开证券-2024年光伏行业年度策略报告 免责声明 |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
打造构建“碳资产发展中心”对于地方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它将助力地方经济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地方形象和竞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工作。
1、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碳资产发展中心”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提供碳排放管理、能源结构优化、绿色金融等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有助于地方经济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2、提升地方形象和竞争力:通过打造构建“碳资产发展中心”,地方可以塑造绿色、环保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同时,该中心将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低碳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推动产学研合作:“碳资产发展中心”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碳资产发展中心”不仅服务于当地企业,还可以辐射周边地区。通过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共同制定区域碳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协同发展。
5、培养专业人才:“碳资产发展中心”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吸引和培养这类人才,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这些人才也将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 中城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 袁帅
风险提示:本文仅为个人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根据蒙查查的L2行情分析,隆基绿能虽然行情反反复复,但在目前的行情里也算是稍显强势,近期主力控盘的力度持续增高,均线也开始了向上,确实有了回暖的迹象,从基本面看(下方),大行情有难度,但小趋势是没问题的。
因篇幅太长,详细分析可以查看下面的超链:
我们继续分析下隆基绿能的基本面:
两年多,从5500多亿市值摔到1700亿,隆基绿能股东们可谓是跌宕起伏。这一次,不仅股价狂跌,就连业绩也跟着“炸雷”了。隆基绿能的最新三季报就像一杯凉茶,又苦又涩。单看第三季度,营收降了18.92%,净利润更是直线下滑44.05%。
说实话,这一季的表现堪比拔掉了光伏组件的电池,冷冷清清。最让人尴尬的是,与天和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这三位“光伏巨头”比,隆基绿能的业绩变化像是掉队的小丑。绝对值上,隆基绿能还算“领先”,但从变动比例看,竟然是其他三位的两倍以上,像是站在自家门口掉入了大坑。
这一切究竟为何?跟着“光伏大战”走,就像过山车般起伏。产能过剩、内卷激烈,曾经的光伏龙头变成了投资者的噩梦。行业现状简而言之就是“要么卷,要么亡”。供给端过剩,导致价格战如火如荼。数据显示,2023年底,光伏产业四大环节的产能将远超过需求,硅料、电池片、组件的价格都在下滑。这场战争,不仅是股价下跌的原因,也是整个光伏行业的心头大患。
尽管各大光伏企业都深陷泥沼,却没有停下扩产的脚步。产能过剩、价格战烈烈,光伏行业陷入了一场不可告别的循环。为何眼看着股价一路下滑,企业们还在不停扩产呢?这就是现在光伏企业的两难境地——要么加入内卷,要么被淘汰。内卷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能淘汰掉一部分企业,但只有不断扩产,增强实力,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技术更新也是逼迫企业扩产的原因。作为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涵盖了光伏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从硅棒到电站都有布局。然而,技术更新不等人,电池效率的提升空间越来越有限。如今,光伏电池已经从PERC电池转向N型电池。
技术路线的选择至关重要,隆基绿能却显得犹豫不决。其竞争对手早已锁定TOPCon电池路线,而隆基则迟迟未能做出决断。今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的组件出货量已超过隆基,这让隆基失去了组件出货量第一的位置。
隆基选了BC电池路线,这种背接触电池虽然差异化,但在产能规划上却被其他技术路线甩了几条街。光伏企业们高喊产能过剩,却纷纷扩产,原因就在于行业“内卷”和技术更新的压力。在这轮“光伏大战”中,谁能笑到最后,也只能交给市场来揭晓了。
因篇幅太长,详细分析可以查看下面的超链:
光伏持续高景气,新技术蓬勃发展
光伏高景气持续,新增装机量迅速增长。2023 年 1-8 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13.16GW,同比+154.46%,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今年以来,光伏 182/单晶组件价格从 1.8 元/W 左右降至 1.2 元/W 左右,同比下降约 35%,我们判断 2024年整体行业供给较宽松,低价组件有望进一步刺激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预计 2024-2025 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达 449GW/544GW。建议关注四条投资主线:
重要辅材供需紧张:建议关注具备涨价空间的核心辅材环节,例如供需格局好转,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的光伏玻璃环节,我们预计 24 年日熔量需求近10 万吨/天,二三线厂商新增产能落地或将放缓。
新技术趋势:电池片技术快速进步,TOPCON/HJT/IBC 电池片在今年均有较大突破, TOPCON 率先大规模量产,ABC、HJT 产业化进程加速,行业内主要组件公司均在 2023 年大规模向 N 型技术路线转型,领先企业规划产能均达 10GW级别以上。24年建议重点关注领先企业ABC、HJT量产成本下降兑现及TOPCON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进展。
受益于电池新技术具备量利齐升逻辑:充分受益于 TOPCON 大规模放量,具备量利齐升逻辑的光伏银浆、焊带环节。我们预计 24 年正面银浆需求将达近 6400吨,银浆国产化率、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新型电池片技术将对浆料有更高要求,有望增厚银浆加工费。我们预计 24 年光伏焊带总需求将达 24 万吨,SMBB 焊带及新型焊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焊带用量及加工费有望随着提升。
新型材料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光伏产业链仍处在技术快速进步的阶段,目前仍存在渗透率较低细分板块,建议重点关注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的复合材料边框板块。我们预计复合材料边框 24 年市场空间近 50 亿元,复合材料边框具备强拉伸强度、高耐腐蚀性特点,在光伏较强烈降本诉求下,复合材料边框有望迎来快速产业化阶段。
一、光伏高景气持续,新增装机量迅速增长
光伏行业高景气持续,组件出口高速增长。2022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87.41GW,同比增长59.27%;2023 年 1-8 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113.16GW,同比+154.46%,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此外由于欧美光伏装机需求的大幅增长,我国组件出口总量也创下新高,2022 年我国组件出口总量 154.8GW,同比增长 74.32%;2023 年 1-8 月组件出口 137.9GW,相较去年同期增加 26.8%。逆变器出口增长迅速,2023 年 1-8 月逆变器出口金额达到 76.09 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 52%。
2022 年国内分布式比例提升,2023H1 集中式光伏装机大幅增长。从我国新增装机结构来看,2022 年我国集中式光伏装机 36.29GW,同比增长 41.76%,分布式光伏装机 51.11GW,同比增长 74.56%,分布式装机比例达到 58%;2023H1 集中式光伏装机 37.46GW,同比增长 233.87%,分布式光伏装机 40.96GW,同比增长 108.45%,分布式装机比例为 52%。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与新兴市场新增装机增速较快。2023H1 德国新增装机 6.27GW,同比增长 97%;美国新增装机 11.7GW,同比增长 32.7%;2023 年 1-5 月,意大利新增装机1.85GW,同比增长 125%;智利新增装机 0.97GW,同比增长 25%;日本新增装机 1.9GW,同比增长 2.4%。
2022Q4 起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快速下降。2021-2022 年各国对发展本土清洁能源的诉求大大增加,光伏发电政策支持不断加码,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终端需求大幅增长,价格持续走高。2022Q4 起产业链上游硅料产能开始逐步释放,带动产业链价格下降,进入 2023 年后,主产业链大量新增产能落地,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均呈快速下降趋势,硅料价格从年初190 元/kg 降至 87 元/kg,182mm 硅片价格从年初 3.9 元/片降至 2.78 元/片,182 规格 PERC 电池片价格从年初 0.8 元/W 降至 0.6 元/W,182 规格 PERC 组件价格从年初 1.8 元/W 左右降至 1.2 元/W 左右,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相较年初价格分别下降约 54%/30%/25%/35%,与年初相比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下降,近期行业需求旺盛,产业链上游硅料价格有所反弹,组件价格逐步企稳。
产业链利润再分配。2023 年硅料价格下降,在 2 月初反弹再次回落并持续下行至 6 月底,后硅料价格缓慢回升至 9 月,总体盈利水平相较去年回落;硅片毛利在进入 2023 年后提升较快,在 2023 年 4-5 月达到顶峰,5 月后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降而回落至 9 月;电池片环节毛利进入 2023 年后基本保持稳定,在 2023 年 6 月达到峰值后缓慢回落至今;2023Q1 上游硅料价格快速回落期间,组件环节盈利大幅修复,后续随产业链价格下降而回落。进入2023Q2 以来,上游产业链价格大幅度下降,上游硅料、硅片单位盈利下滑较大,下游电池片、组件环节盈利稳定。
供需角度来看,近两年来光伏产能扩张迅速,实际有效产能增长有序。2022 年以来各环节扩产加速, 根据 SOLAZRZOOM,2022 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分别为 628、559 和574GW;根据集邦咨询,2023 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分别为 828、886 和853GW;到 2024 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将增长至 1000GW 左右。我们预计2023-2024 年光伏主产业链供给有序增长,在整体供给较为宽裕的情况下建议关注阶段性可能出现供需错配的细分领域,以及追踪新技术的边际变化。
组件价格下降带动发电项目收益率持续上升,光伏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从 1.8 元/W 左右降至 1.2 元/W 左右,组件价格下降带来下游终端电站成本降低从而带动发电项目的收益率上升,我们预计电站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收益率的上升有望带动终端需求超预期增长。
二、碳中和目标下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全球碳中和目标确定。《巴黎协定》由全球 178 个缔约方共同签署,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 2℃以内。各缔约方积极响应,将碳中和作为长期发展目标。我国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美国、日本等经济体则将 2050年作为节点实现碳中和。据 NetZero Tracker 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全球已有 136 个国家、115 个地区和 235 个主要城市相继制定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 88%的温室气体排放和 90%的世界经济体量
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平价时代到来。2010-2021 年全球光伏平准化度电成本由 0.42 美元/度下降至 0.05 美元/度,降幅达 88%。2021 年光伏成为全球电力技术投资的主导者,占所有可再生能源投资支出的近一半。目前光伏发电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已实现平价,随着未来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光伏发电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全球光伏产业已由政策驱动发展阶段正式转入平价上网阶段,光伏发电已逐渐成为具有成本竞争力、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的电力来源。
我国风光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2022 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总量达 1.25 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 3763 万千瓦,光伏新增 8741 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合计分别达到 3.7、3.9 亿千瓦。2022 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量 1.19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1%,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玩宠圈